●2011年度“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揭晓
2011年度“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1月22日揭晓,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11所学校的78篇论文和10件作品获奖。
南京大学何椿、王成、严婷婷、王梦莹的论文《移动通讯传播研究新进展——基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内容分析》获得优秀奖,以下是论文全文: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推广和媒体的不断融合,加上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移动通讯传播研究逐渐成为通信领域、商业领域以及传播学领域内的热点。在SSCI刊物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下文简称IJMC)是移动通讯传播研究领域内较有名的刊物,本文选取了IJMC这本杂志中2003年-2009年所有的研究性文章进行内容分析,从而分析移动通讯传播研究的新进展。
二、文献量的统计
1、文献总量和每年文献量统计
从2003年到2009年,IJMC中共有移动通讯传播领域内研究性文章249篇。其中2003年24篇,2004年29篇,2005年28篇,2006年42篇,2007年42篇,2008年46篇,2009年38篇。2003年到2005年关于移动通讯传播的文章数基本保持在每年30篇左右,到了2006年文章数量上有了一个较大的上升,基本达到每年40篇左右。如图二所示,2008年的文章数量占总文章数量的最大百分比为18%,然后依次为2006年和2007年的17%,2009年的15%,2004年的12%,2005年的11%,2003年的10%。由此可以推断,2006-2008年是IJMC期刊中移动通讯传播研究的高峰。
2、文献类型分析
上述的249篇文献,涉及了移动通讯传播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把这些文章大致归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移动通讯传播的技术与理论,第二类为移动通讯传播行业现状与行业运营,第三类为移动商业与应用。从2003年到2009年,第一类文章共有91篇,第二类文章共有66篇,第三类文章共有92篇。IJMC的移动通讯传播研究中纯技术理论研究和移动商务与应用研究是两大研究重点,各占总文章数的36.5%和37%,行业现状与运营状况研究较为次要,占总文章数的26.5%。每一类的文章出现的趋势都不是直线向上或者直线向下的。第一类移动通讯传播技术与理论类文章在2003-2005年基本上是保持在10篇左右,到了2006年出现激增,2006年是17篇,2007年是18篇,2007年到达顶峰以后又有回落,2009年又再回升。第二类移动通讯传播行业现状与行业运营类文章在这七年内基本都是维持在10篇上下,只有2007年的6篇这个数目与其他年份相比特别少一点,呈现一个低谷。第三类移动商业与应用类文章2003-2005年基本上也是10篇左右,2006年开始激增,到2008年达到21篇的顶峰,2009年又回落到10篇左右。
将这三大类文章进行细分,第一类文章中又可以细分为移动通讯传播技术研究和移动通讯传播理论研究两类。移动通讯传播技术主要包括最新的移动通讯技术研究和新的移动业务的技术解决方案。移动通讯传播理论研究包括移动通讯传播领域内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新的理论与技术介绍。
移动通讯传播的技术研究(多为移动业务的技术解决方案)占了绝对比例,一共有73篇,占了第一类文章的80%,理论研究只有18篇,占20%。
第二类文章又可以细分为移动通信行业现状研究、移动通信行业运营两大类。移动通信行业现状研究包括各国移动通信现状研究、未来的移动通信发展等。移动通信行业运营主要是针对移动业务运营商的商业运营管理和移动新业务运营的研究。
第二类文章中两大类移动通信行业现状与行业运营的文章数相差不多,行业现状类有29篇,占44%,行业运营类有37篇,占56%。
第三类文章是移动商业和应用类文章,这部分文章又可以细分为移动商业研究、移动商业用户和市场分析、移动商务应用研究三大类。移动商业研究包括移动商业模式探讨、移动商业前景和未来分析等。移动商业用户和市场分析包括移动用户分析、市场分析等。移动商务应用包括各类移动商务应用介绍、移动广告和整合营销传播。
第三类文章中以用户和市场分析文章占最大比重(以用户分析为主),共有41篇,占45%,另外两大类基本持平,分别为27篇和24篇,占29%和26%。因此,各类型文章的排名如图八所示,分别为1、移动通讯传播技术研究(73篇,占总文章数的29%),2、移动商业用户分析(41篇,占总文章数的16%),3、移动通信行业运营(37篇,占总文章数的15%),4、移动通信行业现状(29篇,占总文章数的12%),5、移动商业研究(27篇,占总文章数的11%),6、移动商务应用研究(24篇,占总文章数的10%),7、移动通讯传播理论研究(18篇,占总文章数的7%)。
综上对IJMC研究性文章的数量与类型统计可以看出,移动通讯传播研究在近4年内处于上升期,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移动业务的技术解决、移动商业的用户研究和移动行业的运营这三大块上。
三、文献的内容分析
IJMC研究性文章在内容上涉及各个移动通讯领域的研究,包括整合移动营销传播、信息通信 、无线广告/无线客户关系管理、普适计算技术、传入和传出的无线链路、移动通信的疗效、教学移动通信应用、移动通信传播成功的关键因素、公制企业移动业务、移动通信的安全问题和要求、掌上电脑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协作和整合的移动通信、位置管理移动通信、移动通信业务模式、电子商务、数字办公室、群件、移动ad hoc网络、游牧通信、便携式通信、跨文化移动通信问题、无线信息安全保证、移动和手持设备在课堂、远程学习等。我们还是按照上文的分类将所有文章先分为三大类然后再进行内容分析。
1、移动通讯传播技术与理论研究。
这一方面的研究以技术研究为主,涉及移动通讯的各个领域,包括普适的计算技术、无线网络架构、移动网络系统、、无线信息安全、还有各种移动新业务的技术解决方案。
无线网络架构、移动ad hoc网络、移动网络系统等都是移动通讯传播技术研究领域中最基本的研究。有关于MIMO/OFDM系统的技术讨论(Omar Daoud, Omar Alani,2009),有对IP移动应用的可靠通信架构的研究(J-Ch. Gregoire, Omneya Issa, Yacine Belala, James Wong,2009),有集成语音和数据服务的多层网络准入控制的研究(O. Alani, M. Al-Akaidi, J. Ivins,2007),有使用遗传算法的方法来解决动态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Xiannong Fu, Anu G. Bourgeois, Pingzhi Fan, Yi Pan,2006),有对无线ad hoc网络的定位算法的调查和比较的研究(Saad Biaz, Yiming Ji,2005),有提高移动商务无线传输速度的方法的研究(Eltayeb Abuelyaman, H. Joseph Wen,2004),有对移动ad hoc网络的适应率控制的研究(Shiann-Tsong Sheu, Yung-Da Wang, Hua-Chiang Yin, Jenhui Chen,2003)。
无线信息安全正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技术上解决信息安全也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在无线信息安全研究方面,有针对GSM安全性欠缺的缺点提出移动通信的认证密钥协议来增强用户私人信息保护的新技术(Wen-Shenq Juang,Jing-Lin Wu,2009),有提出匿名认证的移动个人签名来保护用户隐私(Kalid Elmufti,Dasun Weerasinghe,Muttukrishnan Rajarajan,Veselin Rakocevic,2008),有提出保护健康保险个人隐私的框架技术(Srilaxmi Malladi, Upkar Varshney,2008),有对移动和无线通信安全ICT(信息交流技术)服务的研究(J. Siddiqi, W. Orth, N. Meyer, M. Tuisku, G. Pipan, M. Lopez Gallego, J.A. Garcia, M. Cecchi,2007),有通过简短的安全签名方案在移动个人健康的医疗环境信息访问的研究,以确保个人健康信息的安全(Willy Susilo, Khin Than Win,2007),有对于无线局域网入侵防护的研究(Wen-Chuan Hsieh, Chi-Chun Lo, Yi-Hsien Ch,2006),有关于RFID标签在隐私和安全方面的研究(Dong-Her Shih, Chin-Yi Lin, Binshan Lin,2005),有关于电子商务和电子保健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研究(Joseph Tan, H. Joseph Wen, Tibor Gyires,2003)。
各种移动新业务的技术解决方案对移动通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有对用多种方式交换的语音移动金融服务的技术研究(Shuchih Ernest Chang,2009),有对蓝牙智能电子医疗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技术研究(Mohamed Tounsi, Basit Qureshi ,2008),有对移动图书馆的技术研究,移动图书馆通过移动设备联机系统提供的工具WebPAC实时搜索图书馆(Wei-Feng Tung, Soe-Tysr Yuan, Binshan Lin,2007),对定位服务的动力查询体系的技术设计方案(Sung-Shun Weng, Yi-Chen Chou, Binshan Lin,2006),还有设计的在WAP下的两个玩家的游戏系统(Andrew Warren, Peter S. Excell, William Wyatt-Millington ,2005),在企业范围内的病人数据传送的移动医疗计算设备的研究设计(Binshan Lin, John A. Vassar,2004)和世界上首次开发的一个3G - 324M协议的多点可视电话系统(Hideo Ohira, Mitsura Kodama, Masahiko Yoshimoto,2003)。
2、移动通讯传播行业现状与行业运营研究。
这一方面的研究分为行业现状与行业运营两大块。行业现状主要是对各国移动通信的情况介绍分析以及对移动通信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研究。3G产业的发展是目前的一个研究重点,利用波特的五力模型框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来分析比较台湾和日本的3G产业,得出六种试探性的影响(Hung-Chang Chiu, Wen-Ruey Lee, Ya-Ping Chao,2006)。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研究是我们值得关注的,Jiang Yu, Kim Hua Tan的文章研究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受政策干预的移动产业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和竞争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如中国政府、主导运营商和在一个网络中的竞争性运营商等不同角色的互动,用进程映射技术对这个巨大产业的发展轨迹的关键因素进行形象表现。同时,对3G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也作了描述(Jiang Yu, Kim Hua Tan,2005年)。还有一篇对中国移动通信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电信业已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分离行政职能和企业的目标,打破垄断,促进有效的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一直致力于移动市场的开放。中国已宣布计划拥有4个全音域电信运营商。此外,中国的3G移动服务还有一个很大的机会。在未来五年至十年,中国有望成为开发和移动通信创新的主要角色。我们相信,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入了改革和重组的中国手机市场将有一个非常光明的前途。(Ying Dong, Mingshu Li,2004)。
对移动通信行业趋势的分析也是一个研究热点。有文章对21世纪移动通信的趋势进行分析,介绍了移动通信行业的概况,对该行业的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包括移动通信的重要性、移动通信行业的短暂历史和意义,无线计算和移动商务。专家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做了预测(Sameer Kumar,2004)。
行业运营研究主要包括业务运营、运营商的商业运作等。运营商对融合问题的考虑在目前是一个研究热点,从德国运营商T-mobile的角度去分析融合的含义,得出结论是移动通信运营商需要处理即刻实现融合与同时运用不同策略来解构的悖论,这取决与对移动增值网部分的仔细分析和考虑(Lars Schweizer,2006)。
在业务运营和商业管理运营方面,有研究主要分析了SMS管理者层面的成功的关键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内容,批准,接受,互动性,娱乐,以及多渠道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保证了基于SMS运动的成功(Eusebio Scornavacca, Jonathon McKenzie,2007)。有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建立商业无线电视台公司智力资本的指标。智力资本分为四个方面:人力资本,顾客资本,创新资本和结构资本。这项研究还为企业开发23项智力资本评估指标(Chung-Chu Liu,2007)。
3、移动商业与应用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中最主要的就是移动商业的用户分析。在用户分析研究中,有对移动电话用户类型进行界定的,研究最后得出了四种类型的用户。关系扩展型,对移动电话持肯定的态度,使用移动电话来加强与朋友的联系。恐惧疾病型,对移动电话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担心移动电话会危及他们的健康。方便导向型,对移动电话持肯定的态度,认为移动电话是一件有用的新工具,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积极的帮助。生活打断型,对移动电话持否定态度,认为移动电话打断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Chung-Chu Liu,2008)。
更多的用户研究是用户对移动通信业务采用的研究,多数是使用了技术接受模型(TAM),也有使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或者创新扩散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有研究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接受模式的,用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式和创新扩散理论,设计了一个研究模型来检验决定消费者接受移动支付的因素——交易的便利性、交易速度、安全考虑、隐私、有用性、风险、好用、兼容性(Lei-da Chen,2008)。有研究中国消费者面向3G手机的采用意图的,提出一个无线通信技术采用模式,调查结果显示“技术集群”尤为重要,而其他预测用户采用3G移动电话的因素并不显著(Matthew T. Liu, Lee-Lien Huang, Alexander Nai-Chi Chen,2008)。有对移动视频电话服务的用户采用行为的研究,理论基础是TAM(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和media richness,得出了影响用户采用行为的重要因素(Judy Chuan-Chuan Lin, Elaine Shang-Yi Liu,2009)。有对移动电话使用中性别和学生地位差异的研究,理论来自使用满足理论。研究结果显示,移动电话使用的性别差距正在缩小(Lori DeBaillon, Patricia Rockwell,2005)。还有对移动商务中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作用的分析,文章强调了对移动商务的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和调查的关键作用,通过探索性研究方法,提出移动电子商务的推广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欧洲三个国家(芬兰、德国、希腊)调查,降低价格,提高了安全性,改进设备和有效的客户支持,被证明是对加快消费者采用成功的关键因素(Adam Vrechopoulos, Ioanna Constantiou, Ioannis Sideris, Georgios Doukidis, Nikos Mylonopoulos,2003)。
还有用户使用移动业务的习惯等的研究,希腊女学生和男学生使用移动电话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主要使用手机打电话和发短信,也使用手机拍照和聚会提醒,主要用手机与男女朋友联系或与朋友联系,主要在家里使用手机,其次在学校。认为健康问题是限制他们使用手机的主要的原因。在性别和他们的选择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关系(Anastasios A. Economides, Amalia Grousopoulou,2008)。
移动广告和整合营销的研究也是一个热点。有消费者对移动互联广告的态度改进模型的研究。文章探讨了作为营销工具的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相关性,调查这一新的广告渠道和日本消费者的态度。结果表明,信息性和广告信息的可信度在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网上的广告态度的影响最大(Parissa Haghirian, Akihiro Inoue,2007)。还有对无线网络广告的研究,分析了移动广告公司的商业模式,并强调通过无线网络模型的广告交付的一些关键问题(Ram D. Gopal, Arvind K. Tripathi,2006)。有对消费者接受移动广告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个消费者愿意接受手机广告的概念模型(Ram D. Gopal, Arvind K. Tripathi,2005)。
在消费市场,移动营销将成为主要增长点。信息的实时性,互动性和移动性为无线设备市场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文章的研究为移动营销的许可和接受形成了概念化的关键特性(Stuart J. Barnes, Eusebio Scornavacca,2004)。
在移动商务和电子商务研究方面,Qingfei min和Shaobo Ji对2002-2006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162篇移动商务研究领域内的研究性文章进行分析,调查了中国目前移动商务的发展情况并推测将来的发展方向(Qingfei min,Shaobo Ji,2008)。还有对移动商务的新商业潜力的研究,对移动商务的基础提供了一个综观,帮助那些商业管理者,尤其是没有IT背景的,去理解移动商务的关键要素和基本概念(Chang-tseh Hsieh, Charlotte Jones, Binshan Lin,2008)。
移动商务应用研究中关于移动电话和广播的研究。它们能否在消费者中共存?是消费者的选择,而不是技术或供应方面的活动,将决定成功的服务,为移动广播服务的需求将来自谁正在使用其他技术的移动视频和音频服务为主的消费者(Robert G. Picard,2005)。
四、影响
有关移动通讯传播的研究对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正从2G向3G发展,移动通讯传播领域的技术研究对中国移动通信在3G时代即将面临的技术难题都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技术研究中涉及的无线网络架构、无线信息安全方案、无线传输速度提高等对解决3G时代的关键技术问题都有帮助。其次,对移动用户使用习惯的研究能帮助运营商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客户使用习惯,从而使得中国移动产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运营商商业运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对中国的移动产业运营也有很大的启示。再次,对移动商业模式和移动商务应用的研究,正是中国3G时代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对中国移动商务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最后,一些其他国家的移动产业运营情况,也可以作为中国移动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使得中国的3G移动产业发展向着更为顺利的方向发展。 |